《三国演义》中三大经典战役及其他战役概述
一、官渡之战(200 年)
曹操 vs 袁绍,曹操以少胜多,击败袁绍后彻底消灭这一北方最大威胁邻居。
曹操获黄河以北大片土地,兵力从十几万扩充至百万,成为北方霸主,还收袁绍文臣武将几十员,如张郃、高览、辛毗、陈琳等,稳固北方根基,发展进入最佳时期。
二、赤壁之战(208 年)
孙刘联军 vs 曹操,正值巅峰的曹操欲一举拿下江东、灭掉刘备和孙权,却遭顽强抵抗,惨败而归。
周瑜水兵 5 万,刘备得江夏之兵 2 万,加上孙权接应兵马共十几万,大败曹操 83 万大军,此役确立三足鼎立局面。
孙权守住土地,增强军事实力,赤壁一战倾国之兵仅十几万,之后取荆州动辄几十万兵马,受益匪浅。
刘备兵力明显变化,取荆襄、得整个荆州为家,为打益州奠定根基,从新野 1 万兵马逃到江夏 2 万,后成为暴发户,有与孙权抗衡实力。
三、夷陵之战(222 年)
(从走麦城算起)对赢得汉中胜利、发展势头正盛的刘备打击巨大,刚建立的蜀国几十万兵一场火万事皆空,损失将领几十员,包括五虎将中的三位,刘备命损白帝城。
东吴虽赢此仗,取得荆州全境,但损失也惨重,此前一场未赢,折兵几万,损失甘宁、潘漳、马忠、朱然等十几员武将。此役注定两家数十年后被吞没的命运。
其他战役简述
易京之战(199 年):袁绍与公孙瓒之战。
界桥之战、巨马水之战、龙凑之战:袁绍与公孙瓒。
扬州之战:袁术与袁遗。
武阳之战:曹操与黑山军。
兖州之战:曹操与黄巾军。
潼关之战:马超与曹操(211 年)。
合淝之战:孙权与曹操(共五次,208、214、230、234、253 年)。
汉中之战:刘备与曹操。
宛城之战:张绣与曹操(197 年)。
长阪坡之战:刘备和曹操(208 年)。
濡须之战:孙权与曹操(213 年)。
濡须口之战:魏曹仁与吴将朱桓(223 年)。
诸葛亮北伐、姜维北伐(227-263 年)。
魏灭蜀之战(263 年)。
晋灭吴之战(280 年)。
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争场面鉴赏
赵云曹营救阿斗。
桃圆三结义。
赵云独破八卦阵。
关羽温酒斩华雄。
三英战吕布。
官渡之战。
赤壁之战。
张飞智擒严颜。
张飞独战长阪坡。
关羽户里走单骑。
黄忠定军山力斩夏侯渊。
关羽水淹七军,败走麦城。
孔明七擒七纵猛获。
诸葛亮六出祈山,智降姜维。
火烧司马懿。
姜维九次北伐智斗邓艾。
源于《三国演义》的成语及故事
三顾茅庐:刘备三请诸葛亮。
身在曹营心在汉: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著名的火攻战例
赤壁之战:曹操占领荆州后准备东下,孙权决定抗击,诸葛亮、周瑜用火攻之计,黄盖诈降,庞统献连环计,借助东风火烧曹军战船,曹操八十万大军损失大半,天下三分雏形形成。
官渡之战:曹操斩杀袁绍两员大将颜良、文丑后,粮草不足,许攸献计夜袭乌巢,烧毁袁绍屯粮之地,袁绍军心溃散,被曹操击破。
火烧连营:刘备为报关羽仇伐吴,起初蜀军锐不可当,后陆逊坚守不战,相持半年,刘备移兵避暑,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,刘备落荒而逃,病死白帝城。
方谷火烧司马懿: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,设伏于葫芦谷烧司马懿粮草,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,此后司马懿龟缩不出,熬死诸葛亮。
火烧博望坡:徐庶指挥刘备夺得樊城后,曹操派夏侯惇攻打新野,诸葛亮用计,让关羽、张飞、刘封分段厮杀,火烧曹军,夏侯惇大败逃回许昌,树立诸葛亮在军中威信。
火烧新野:诸葛亮在博望坡火烧曹军后,曹操又起兵 50 万攻江南,诸葛亮在新野城内用硫磺焰硝引火之物,借助风势火烧曹仁军队,曹仁仓皇而逃。
火烧藤甲军:诸葛亮七擒孟获,第七次孟获借藤甲军来战,诸葛亮用计诱敌进入盘蛇谷,谷内堆满柴草火药,点燃后三万藤甲军成烤肉,孟获心服口服归降。
濮阳之战:曹操攻徐州,吕布背后捅刀,曹操回师濮阳又中陈宫奸计被大火困在城内,典韦保护他从北门杀到南门,又从东门突围,曹操被烧手臂,幸亏典韦和夏侯渊相救才逃脱。
徐盛大败曹丕:刘备死后曹丕伐吴,徐盛在长江沿岸插满大旗用青布裹草人吓唬曹丕,曹丕退兵时又遇丁奉火烧芦苇、龙舟,曹丕灰溜溜回去。
灭吴之战:西晋王濬、杜预兵分两路伐吴,孙皓听信岑昏计策在长江埋铁锥、横铁索阻拦,王濬用大型火炬撞断铁锥、烧断铁索,顺江而下,吴军望风而降,吴国灭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