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与《三国演义》的区别
一、性质
《三国志》是史书,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,六十五卷,包括《魏书》三十卷,《蜀书》十五卷,《吴书》二十卷,主要记载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。
《三国演义》是小说,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创作,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,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,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。
二、文学体裁
《三国志》是国别体。
《三国演义》是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。
三、内容
《三国志》记载三国时期的史料,较为严谨地呈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情况。
《三国演义》在史料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创作,加入了许多虚构的情节和人物,如桃园三结义、三英战吕布、草船借箭等,使其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。
四、成书过程
《三国志》最早以《魏书》、《蜀书》、《吴书》三书单独流传,直到北宋咸平六年(1003 年)三书才合为一书。它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,当时魏、吴两国先已有史,如官修的王沈《魏书》、私撰的鱼豢《魏略》、官修的韦昭《吴书》,蜀国无史官一职,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。
《三国演义》则是罗贯中在民间传说、戏曲、话本等基础上创作而成,经过长期的流传和演变,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。
五、人物形象与事迹
在人物形象和事迹方面,《三国志》中的人物相对较为真实和朴素,注重历史事实的记载。例如,关羽斩颜良确有其事,但过五关、斩六将等事迹则为虚构;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,用兵并非其所长,火烧博望坡是刘备所为,草船借箭是孙坚、孙权父子所为等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形象则更加鲜明和生动,作者通过虚构和夸张等手法,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,如关羽的义薄云天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等。但这些形象和事迹往往与历史事实有所出入。
六、版本差异
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跟《三国演义》不一样,现在我们看的《三国演义》是毛宗岗删改过的,名称也是毛宗岗改的,罗贯中的原本名称是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。
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中的曹操和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曹操完全不一样,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中的曹操有儒雅气质,性格多变,对曹操有不少赞美;而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曹操被写成魔鬼一样,没有任何中国古人风度,成了野蛮人的习惯。
《三国志》是一部严谨的史书,而《三国演义》是一部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小说,两者在性质、文学体裁、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