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与的区别与联系
一、区别
(一)性质不同
《三国志》是记述三国时的真人真事,是本纪实史书。
《三国演义》则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《三国志》加以润色过的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。
(二)体例不同
《三国志》是史书,对三国历史进行较为客观的叙述。
《三国演义》是历史小说,对三国历史进行人为演绎,加入了大量虚构内容。
(三)成书时间不同
《三国志》成书于西晋初年,距离三国很近,保证了史书的真实性。
《三国演义》成书于元末明初,掺入了大量民间传说。
(四)承续关系不同
陈寿写作《三国志》依靠自己多年收集的历史资料。
罗贯中撰写《三国演义》主要取材于《三国志》,《三国志》是《三国演义》的母体。
二、联系
两个记述的都是三国时代发生的各种事情。只是《三国志》就事论事,真实记录当时的真实情况;《三国演义》是以个人对当时历史的认识和体会,将同一时期发生的事按小说特有的叙事方式写出,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。
三、具体事件差异
(一)关于桃园三结义
《三国志》上没有刘备、关羽、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,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。
(二)三英战吕布
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,刘、关、张三人也未曾参加,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。
(三)关羽的英雄事迹
温酒斩华雄: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。
徐州诛车胄:此乃刘备所为。
斩颜良:确有其事。
诛文丑:却是曹操所为。
过五关,斩六将: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,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。
古城斩蔡阳:此亦乃刘备所为。
华容放曹: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,他去晚了,曹操跑掉。
战长沙:刘备南征荆南四郡,四郡守望风而降,黄忠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,关羽未和黄忠发生战斗。
单刀赴会: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,“单刀”乃军士之佩刀。
水淹七军:此乃天灾人祸。
刮骨疗伤:此时华佗已死两年,并非华佗所为,似乎是一般军医所为。
麦城凛然拒降:孙权使人劝降,关羽诈降,从别门撤退,被吕蒙截杀。
(四)诸葛亮用兵如神
火烧博望坡:此乃刘备所为,发生在建安七年,诸葛亮建安十二年才出山。
草船借箭:此乃孙坚、孙权父子所为,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。
借东风: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,此乃曹操之天灾,非人为。
赤壁之战: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,舌战群儒、智激周瑜、群英会、苦肉计、连环计等均为虚构。
三气周瑜: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,诸葛亮在零陵搞后勤工作,未和周瑜见过面,周瑜病逝后,蜀国吊唁代表是庞统,不是诸葛亮。
征汉中:前线总指挥是刘备,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。
七擒孟获:历史上确有南征之事和孟获其人,但七擒孟获《三国志》未记载,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,是文官。
六出祁山:诸葛亮只伐魏五次,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。
空城计: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,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,距离遥远,无空城计之事。
《后出师表》:乃后人所作,非诸葛亮所作。
木牛流马:其实木牛是独轮车,流马是四轮小拉车,一说木牛是四轮车,流马是头部较尖的船。
死诸葛吓跑活仲达:确有此事,但并非诸葛亮遗计,而是司马懿心虚。
四、人物年龄与武器
从年龄上,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排列是:曹操→吕布→赵云→关羽→刘备→张飞→鲁肃→周瑜→诸葛亮→孙权→陆逊,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,赤壁之战时赵云已五十上下;张昭比孙坚小一岁;关羽比刘备还大一岁。
在武器方面,关羽的兵刃是长矛,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,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,而是一般的矛。
五、其他相关
赤兔马:确为吕布所骑,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,骑赤兔马的人多半不能驾之,唯有吕布和关羽能用,如吕布手下侯成出卖吕布后能骑上,此情况较矛盾。
周仓:在《三国志》中没有记载,似乎是个虚构人物。
徐庶进曹营:曹操南征,刘备和诸葛亮等南逃,乱军中徐母被俘,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,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“走马荐诸葛”之事。
张松献地图:刘备入蜀,拉拢法正与张松,张松绘制《西蜀地形图》,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。
关于马腾: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,未参加讨董联盟,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,马腾之死是马超起兵反曹所致,并非谋诛曹操被杀。
《三国志》是正史,拥有史书的严谨;《三国演义》是小说,有虚构部分。我们不能因《三国演义》的虚构而否定其文学价值,也不能因《三国志》的真实而忽视《三国演义》的广泛影响力。